惠普企业文化转变之路(三)
日期:2015-04-06 / 人气: / 来源:未知
鸿睿成都管理咨询公司研究中心
如果说还能有人将惠普带回原来的轨迹,无疑这个人只能是李艾科。但惠普内部的政治斗争并未给他留下更多的发挥空间。
原本的惠普温馨、团结、善于创新,是个偏向“松散型”(适合于创新的)的、良性的“情感型”文化组织。但是一旦产业进入成熟期,比如惠普的PC业务,情感型文化的低效率就会成为桎梏,这也是为什么其前任CEO赫德能够以打造“目标型文化”而获得成功。
李艾科没能一展抱负,其战略布局尚未展开便胎死腹中,但是从一些动向可以见其端倪,那就是拆分PC(成熟期业务,收获),转向创新系数和利润率高的软件服务业。相信通过新战略途径的实施,李艾科完全可以回归惠普的传统,建立一个和谐、凝聚、善于创新的新惠普。
但是历史没有给他机会。李艾科作为一个空降兵,本身回归传统的文化走向就很难得到认同。再就是PC、打印机这些处于成熟期的业务占据了惠普的绝大部分业务量,新的产业没有及时跟上,骤然拆分PC,让那些传统的分析师们绝对难以忍受。“失去PC业务,我们将损失15亿美元的协同效益,因为其他产业都跟PC有或多或少的关联。”这是惠普财务人员的评论,应该也代表着分析界的主流声音。因此,PC业务没有分拆成功,李艾科只好拍屁股走人。
最终,李艾科离开惠普,惠普对其的评价是领导能力差,沟通能力差。与其说这是对李艾科工作能力的评价,不如说是对其战略布局不认同的托词。但反过来思考,已经脱离原本文化十多年的惠普,通过整改真能回到原来的轨迹么?恐怕非常艰难,这也就导致李艾科离开成为了必然。
作者:admin
最新动态 News
- 成都鸿睿管理咨询公司2024年春节放02-05
- 成都鸿睿与安岳盛安建设集团公司08-15
- 成都鸿睿与绵阳达坤投资有限公司05-23
- 成都鸿睿与四川省第十一建筑公司05-23
- 成都鸿睿与绵阳新兴投控集团达成05-23
- 茅台来自市场的反馈(三)03-08
研究资料 Research
- 带着伤疤剩下来的人才04-05
- 人力资源与企业战略的协同03-08
- 副职要精于管理,正职要敢于进攻02-24
- 海底捞的自我救赎:拼才有机会12-01
- 疫情下苏宁的开源降本攻略11-17
- 绩效到底是用OKR还是KPI09-28